想了解更多关于产品、案例等信息,请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
总部地址:广州市番禺区天安节能科技园总部中心11号楼
制造基地:肇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港南街2号
电话:400-9913-833
传真:020-34832618
邮箱:info@pkwater.com
可能很多人心中都有过这样的疑问,家里的洗菜水,冲厕水、洗澡水最终去向何方?在秦汉新城渭河北岸,一座占地仅1.314万平方米的“隐形生态工厂”——西咸新区第十再生水厂,已给出答案。这座装配式污水厂 装配式再生水厂每日可“吞噬”2万吨生活、生产污水,经多道工序“改造”,这些污水最终“脱胎换骨”,“重生”为清澈的再生水,养鱼、浇花、绿化、供热皆可用。

走进西咸新区第十再生水厂,俯瞰整个厂区,如同一个“大水滴”被包裹在有序排列的城市绿化中;进入厂区内,映入眼帘的则是干净的道路、白色的建筑。再细瞧,这里还有小河流水、鲤鱼嬉戏、绿植错落……眼前的场景很难与“污水”一词联系起来。
“你看我们生态景观池里最初只放养了四五条小鱼,现在这个‘队伍’已经自行壮大到上百条了。”水厂技术负责人王研介绍道,这里养鱼、浇花的水都是经过处理后的城市生活污水、工业废水,这种水叫再生水,也是城市稳定可靠的“第二水源”。
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,记者进入了再生水厂的核心区,正式开启污水“重生”探访之旅。
第一站来到“预处理车间”——格栅渠,掺杂着泥沙、悬浮物还带着异味的污水,会在这里进行物理除渣。只见“粗格栅”和“细格栅”两道“大漏勺”随时待命:粗格栅先上阵,像守门卫士般拦下塑料袋、树枝、石子等大体积杂物;紧接着是更精细的细格栅,连小沙砾、小纸屑这类细小杂物也不放过。
“这一步就像洗菜前先冲掉烂叶子和泥沙,不把大杂质筛干净,后面的设备就会‘卡嗓子’。”王研指着不停运转的格栅机介绍,这些格栅每天要“吃”掉好几吨杂物,是污水处理的第一道防线。
接着,经过初筛的污水会进入旋流沉沙池,池内水流放缓,污水里的沙子、小石子等密度大的“硬疙瘩”会被分离出来,慢慢沉到池底,被专用设备吸走清理。经过这一步,污水虽然依旧浑浊,但身上的“硬杂质”已全部清除,清爽了不少。
在生产车间内记者看到,两大两小共四个圆形的大水池格外显眼。“这就是我们的核心车间。”王研说,每一个池子都藏着污水净化的“秘密武器”,也是整个处理过程“低成本、高效率”的关键,核心主角是肉眼看不见的“微生物军团”。
其中,两个大水池是DIAB装配式生物反应池,里面装满了“活性污泥”,生活着好氧菌、厌氧菌等多种微生物,它们像一群分工明确的“小工人”,24小时不停“工作”。厌氧菌可以将污水中难分解的有机物“拆”成小分子,缺氧区能将污水中致臭、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“氨氮”,转化为无害的“硝酸盐”;最后好氧菌可以大口“吞噬”剩余的有机物和硝酸盐,将它们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。
“这些微生物特别勤快,不用耗电、不用加太多药,靠自身代谢就能把脏东西‘吃’干净。”王研笑着说,这个设备通过控制内部回流和曝气量可实现好氧反硝化,气、水、污泥有效分离,以及泥水混合液在系统内无动力回流;通过生化反应高效去除水体中有机物、氮、磷等污染物。
此时,从生物反应池出来的污水,虽然肉眼可见变得更干净了,但还需进一步“沉淀分离”。此时,两个小型水池——高效沉淀池登场,池内加入少量混凝、絮凝剂后,污水中的细小污泥颗粒通过混凝絮凝反应会“抱成团”,被贮存在“贮泥池”中,后续经过脱水,压制成泥饼送往厂区外的集中处置点。
经过前几道环节,污水已经从“黑泥汤”变成“清水”。再经过纤维转盘滤池和消毒池严格考验,污水将重获“新生”。
记者看到,当水从纤维转盘滤池流过时,滤布就像“超细滤网”,将水中最后一点细小杂质、悬浮物牢牢拦住,每隔一段时间,转盘会自动旋转并进行反冲洗,把滤布上的杂质冲掉,确保过滤效果始终在线。“这一步就像家用净水器的滤芯,只不过这个‘滤芯’更大、更耐用。”王研解释道,“经过过滤,水里的悬浮物几乎被全部清除,水变得透亮,凑近能直接看到池底,现在离‘清水’就差最后一步了。”
此次“重生之旅”的终点站就是消毒池,水中加入次氯酸钠,可将其中的细菌、病毒及有毒微生物通通灭杀,污水也就达到出厂排放标准。“我们每天都会检测水质,现在的指标比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还高,养鱼、浇花都没问题。”王研拿起一瓶经处理的水,阳光下,再生水透亮无杂质。
完成“重生”的再生水,也不会就此“闲置”,而是立即开启“再就业”的“新旅程”。
“目前,处理过的再生水通过地下管网会排入渭河,补充河道生态用水;也可留在厂区,实现‘内部循环’……”秦汉新城污水处理紧急扩能项目项目经理赵虎林说,西咸新区第十再生水厂,是一个“小而精”的污水处理项目,能让“脏水”变“清水”,让“废水”变“宝贝”,也正是由于科技的助力。
采访过程中,记者在厂区的各个车间内都鲜见工作人员身影,只有中控室内能看到有人24小时值守。“为消除区域高峰期来水溢流风险,同时提升秦汉新城内的污水处理能力,陕建集团投资、建设、运营了这一项目,项目于2024年9月开工,今年5月正式运营。目前共有工作人员14人,负责日常的监控、巡检、水质检测等工作。”赵虎林说,与传统混凝土污水处理厂不同的是,西咸新区第十再生水厂采用模块化(装配式)安装的建设模式,占地面积小,利用城市边角地带即可建设。建设过程中建材使用量较传统污水厂减少86%,碳排放量减少75%;建设周期可缩短至6至8个月,总投资比传统方式节省20%以上;同时采用DIAB装配式生物反应池,无需建造二次沉淀池,运营能耗可降低20%以上,碳排放量可减少28%;此外,剩余污泥产量少,按照每天处理2万吨污水的量来计算,每天仅需处理8吨污泥。据悉,这座如同“应急+节能小能手”的再生水厂,未来将与处于规划建设阶段的正阳污水处理厂“搭档”,不仅能全盘“接住”区域内14万余人的生活污水、工业废水,保障达标排放不污染渭河;还能满足周边绿化、灌溉需求,为城市“解渴”。 转自:西安新闻网